随感-GPA

我最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:为什么当代大学生&工作后年轻人似乎压力这么大?据我观察,GPA是压力的一大来源。我校不少人执着于GPA,甚至心情由GPA决定。
从现实角度出发:
不管是就业/授课型研究生/研究型研究生&博士,GPA都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,所以如果自己现在不能确定毕业去向,那么卷GPA是最佳选择。

  • 如果选择了就业,以互联网行业为例,GPA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,实习&项目经历,技术水平这些会更加重要,混个3.0就好。
  • 如果选择了授课型研究生,那么GPA几乎是最重要的了。
  • 如果选择了走科研方向,读研究型研究生&博士,那么科研成果&科研能力更重要。

上大学后评价体系是变得多元化了,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多个赛道上面与他人竞争:GPA,科研,比赛,活动,社会实践,实习,人际关系,身体&心理健康,甚至感情经历。

那么怎样才能走出竞争(卷)的怪圈呢?
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,为了生存适当地竞争是有必要的,但是我觉得不能把人生意义寄托在外在事物(如GPA)之上,而应该寄托在一些自洽,超越的东西之上,那样我的人生意义就不依赖于外物,它是最高的,自我满足的。正如《尼各马可伦理学》中所言:Good must be the ultimate end or object of human life: something that is in itself completely satisfying. 每个人心中的good可能不一样,但是应该满足这个原则。
个人认为读哲学,了解不同的哲学思想,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,或许会有一点帮助。通过了解不同的哲学思想,我可以从一个超越的角度去看待世界。时时刻刻用超越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太难了,偶尔用用还是很好的。最近我喜欢上了老庄哲学,相对主义和道法自然太妙了。我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读哲学的,不必全部采纳一派哲学思想,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挑选部分观点。读哲学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,5年前的我喜爱的哲学观点就跟现在不太一样。

诚然,在很多人看来人生意义只是活着的一个借口罢了,人还是活在现实中的,还是需要卷的。但找到意义后,会卷地更开心吧哈哈。

现在的我想当鲲鹏,退出卷的行列。然而我修为不够,不敢不做作业,不敢放弃GPA,不敢放弃读研的机会,不敢忍受物质的贫乏,不敢当一个自由职业者,不敢在25岁时辞职去旅游/换完全不同的工作,不敢放弃那“光明”的未来–这就是有所待吧。